Offer快递23史密斯学院
祝贺济外国际2017届毕业生高敬涵、于蕙梓同学获得美国史密斯学院预录取!
高敬涵
于蕙梓
学生心得
——高敬涵
为什么会选择读一所文理学院?读文理学院和大U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选择读文理学院主要是出于对我自己性格的考虑。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慢热的人,如果去大U念那种一两千人的大课,我很有可能一个学期也和教授说不上一句话。但是在小而精的文理学院里,一个班二十几个学生,文科班甚至会有个位数同学。每个学生得到的关注会比大U里的多得多,比如说上课发言,提问题,下课与教授交流的机会等等。这其实也相当于我在推动自己进步吧,因为我一直很担心去中国人很多的大U,会始终待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文理学院的国际生会比较少,和当地学生接触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多,更容易交到外国朋友。而且在文理学院如果想要松懈一下比如说旷课,没完成作业什么的,会比在大U困难很多。班里一共就十几个人,谁没来或是谁在讨论的时候一脸懵,都是一目了然的。我相信很多人可能会抱着和我高一时一样的想法,觉得文理学院低大U一等,在文理学院学不到东西之类的。可实际上,文理学院又被称为博雅学院,是一种以本科教育为主,规模小而精的大学。它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感觉这种人文气息浓厚的学校还是比较适合我,它注重的是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对一个专业技术的提高。
为什么会选择女校?
其实已经有好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了,尤其是关于我之后感情生活,该何去何从之类的。(突然感觉大家好关心我怎么办……)但我个人和我爸妈好像从来没讨论过这些问题。一个是因为邻近的文理学院一般都会都会有联盟之类。比如说smith,就和Amherst, Mount Holyoke等等的组成的五校联盟。还有希拉里读的Wellesley,和芳玲学姐的Babson就一墙之隔哦。所以说我可以选择在Amherst上课,不会有那种一年见不上男生一回的情况出现。之前在申smith的时候,我已经在网上做了关于读女校的调查,也听了很多优秀女校毕业或就读的学生的讲座。发现女校并不是想象中的会束缚学生的发展, 相反,我相信在女校会更有益于我的个人发展。因为学校里的所有领导者,都是女性来担任。而且我相信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smith的女生都是以主动,积极,领导力著称,读smith也包含了对自己之后的一些期许吧。
你觉得是什么打动了招生官?
我和学校的匹配度。因为我之前就做了和女权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发表了关于女权的文章。而smith就是一个很关注女权的学校。
申请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最有感触的应该写文书过程中对自己的一个重新认识。曾经有个阶段,既要准备托福和ACT考试,还要不断brainstorm文书的主题。真的是那个时候都有些崩溃了,晚上也要思考自己的文书,越来越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更没有什么可以和他人比较的。也会想为什么不找个代写文书的中介,或者任何省事的途径。但后来接近申请尾声后,真的是越来越珍惜写文书的过程。因为我感觉我并不是仅仅在写我的人生经历,而是在重新审视我的人生:我当时为什么那么做,产生的影响等等。因为在申请之前,我基本上没考虑过这些事情,所以文书对我的积极影响是很大的。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希望学弟学妹都可以慎重考虑自己要申请的大学,排名虽然是因素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关于学校的调查一定要早做,学校的官网一定要翻。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看的是这个学生与自己学校是否match,而不是单单的一个成绩和标化。然后文书的主题也尽量与这个学校看重的quality上靠。大家一定找找到自己真正喜欢,想去的学校,而不是让中介和父母全权负责选校的事情。下面是我很喜欢的一段话,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学校对每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择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墙,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史密斯学院简介:
史密斯学院(北安普敦)创建于1871年,是美国排名第二的女校和排名前十五的文理学院(只有本科教育的精英化四年制大学)。自建校以来,史密斯学院一直保持着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等等优势,使其在美国始终享有很高的排名以及声誉。
USNEWS文理学院排名:12
国际生占比:7.60%
济外国际2017届毕业生已公示预录取信息:
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
2. 美国西北大学:1
3. 美国巴布森学院:1
4.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4
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3
6.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6
7. 美国纽约大学:4
8.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1
9.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12
10. 美国范德堡大学:3
11. 美国史密斯学院:2
12. 英国剑桥大学:1
13. 英国伦敦政经学院:7
14.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9
15.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24
16. 英国杜伦大学:11
17. 英国华威大学:16
18. 英国爱丁堡大学:7
19.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3
20.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5
21.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7
22.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7
23. 澳大利
亚国立大学:4
24.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5
25.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1
26. 香港大学:4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