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利用鱼类可追踪煤灰污染
据《三角区商业杂志》报道,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Duke’s Nicholas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的一项研究显示,鱼耳骨中的微量元素——锶,可用于识别和追踪其所在水域的煤灰污染。
被煤灰污染的湖水。图片来自《三角区商业杂志》。
2014年2月,杜克能源(Duke Energy)关闭的丹河煤厂(Dan River Coal plant)发生逾3.9万吨煤灰泄漏事故。此后,煤灰污染成为北卡罗来纳州的首要问题。
可是,煤灰污染不着痕迹,很难研究。但最近,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鱼类似乎有办法。
本周,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Duke’s Nicholas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的一项研究显示,鱼耳骨中的微量元素——锶,可用于识别和追踪其所在水域的煤灰污染。
锶是煤中一种自然存在的微量元素,即使在煤燃烧和煤灰接触到水后,仍然保持着独特的同位素比例。过去一直使用锶同位素比值来跟踪煤灰对水质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主导人、博士后杰西卡•勃兰特(Jessica Brandt)和她的团队发现,湖泊鱼类耳石中的锶同位素比例与从湖底采集的样本相匹配。
勃兰特说:“这表明鱼类的耳石可以作为生物跟踪器,评估受影响水域中煤灰对生态的潜在影响。”
“我们知道,在鱼的内耳中的钙化结构(即耳石)可以存储大量的生命历史信息(包括化学的和物理的),如鱼的年龄、出生环境和迁徙模式等。”“我们已经证明耳石也能捕捉到污染物的痕迹,这些污染物已经对鱼类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这项研究是在北卡州梅奥湖和萨顿湖(Mayo Lake 、 Sutton Lake)进行的。这两个湖泊一直为附近的发电厂提供冷却水,并接收它们的排污。去年秋天,飓风佛罗伦萨(Florence)引发洪水,萨顿湖(Sutton Lake)附近的Cape Fear River也发生了大量煤灰泄漏事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