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弃名校选了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儿
1月2日,上海纽约大学正式发布了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根据截至2018年11月30日的统计数据,2018届本科毕业生一共254人,其中143名中国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9%,且在中国就业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3.5万元人民币!
4年前,这些原本可以够到名校的学生,不顾家人疑虑,老师劝说,选择了上海纽约大学。这批“吃螃蟹”的人,4年后究竟是感到被耽误了?还是无悔做出正确的选择?
今天刊发一篇老文,2017年毕业季,蓝橡树曾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听他说着学校成立5年来走过的路,颇有感触:有些改变,虽然作为一名普通家长的你还无法切身体会到,但它确实是在默默发生着……
本文来源:蓝橡树,部分数据引用上海纽约大学微信公众号:NYUshanghai.
………………………………….
“你们津津乐道上纽学生进名校, 名企
我更欣慰他们学会了听从内心”
2012年10月,上海纽约大学,全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正式挂牌,次年8月,上纽大迎来了首批295名本科生。
在体制内公立大学当了近十年校长的俞立中聘为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荣光之下,俞校长心情并不轻松,他知道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他:官员、同仁、社会和媒体,还有那几百个期待和疑虑交织的父母——4年前,他们很难预料上海纽约大学的前景,但自己那个考试成绩原本可以上名校,甚至清华、北大的孩子,就像“中了邪”似的要考上海纽约大学。即便有办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心,每一步也是走得如履薄冰。
4年后,我们先来看看2018届毕业生交出的这张“成绩单”:
就业方面,42%的中国毕业生本科毕业直接工作,互联网/软件/硬件/信息技术(18%)、金融服务/会计/银行(18%)、广告/传媒/市场营销(17%)、管理咨询(17%),以及教育/科研(15%),是中国毕业生的五大就业行业。
和去年相比,互联网/软件/硬件/信息技术行业的就业比例,增长了12%。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进一步拓宽,今年,首次有毕业生就职于非政府组织及国际组织,他们走向国际舞台,履行社会责任。在中国就业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3.5万元人民币。
57%的中国毕业生选择出国(境)深造,人均获得3份录取通知书。共55人前往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大学深造,占出国(境)深造人数的68%。6人获博士项目直接录取,占出国(境)深造人数的7.4%。深造国家(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中国香港、澳大利亚。
本届毕业生中,共18名国际毕业生留在中国就业或深造,占国际毕业生人数的16%。
共4名毕业生获得全球知名奖学金,包括2名北京大学燕京学者、1名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以及1名普林斯顿在亚洲奖学金获得者。
其实看到这张“成绩单”,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去向,也许就已经很光鲜了,但学生选择职业背后的逻辑,却是让俞立中校长最惊喜的,这可能就是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与众不同的地方。
得知小徐同学被哈佛大学研究生项目录取时,俞校长很高兴,但随即徐妈妈就说,孩子不一定会去哈佛大学,因为她同时申请了卡内基梅隆大学,这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要比哈佛大学强。最后小徐同学果真去了卡内基梅隆大学,拒绝了哈佛大学,“我从学生的学校选择上看到了他们想要什么,在追求什么,而且知道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
另一位在择业时拒绝了“四大”的同学,有一次午饭时和俞校长深谈时说:“我在上海纽约大学最大收获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去努力。我不会为了追求在哪里工作或者能拿多少起步工资来选择工作岗位,我一定要选一个有兴趣的,而且是能够为我未来的发展提供很好空间的工作。”
这番对话让俞立中校长非常感动,比起一味追求企业的名声,他们更在意自己内心的渴求;比起当下的职业,他们的眼光长远、面向未来。“这是上海纽约大学最有价值的地方,培养学生学会选择。”
“你们吃惊上纽生源看齐北大, 清华
我更惊喜家长的观念在慢慢转变”
Violet的儿子2014年参加了上海纽约大学的开放日,回来会就跟Violet撂下一句话:决定放弃复旦大学直推机会要去上海纽约大学,如果上纽大不要他,明年再考一次。这句话让全家都蒙了。
Violet焦虑得一个晚上没睡着,和老公一起上网查看上海纽约大学的信息,几乎毫无收获又增加了她的担忧,那一年是上海纽约大学第二次招收本科生,第一届学生还没咂摸出滋味,更没有毕业生起到示范作用,Violet只能发动身边各种渠道调查,“阻力很大,身边的老师朋友几乎都叫我们不要去,但拗不过儿子,最后还是听他的。”
现在Violet已经成为上海纽约大学家长联盟群的群主了,被人戏称是体制外的招办工作人员。那些慕名报考上纽大的家长会通过微信群和Violet打听情况,Violet理解他们患得患失的心情,有时候即便半夜也会耐心作答。
也许再也找不到上海哪所大学的学生家长与学校如此热烈的互动,也许再也找不到上海哪所大学的学生家长愿意如此自发地向周边人介绍这所学校的各种好。因为作为上海纽约大学学生父母,没有人比他们更能清楚看到孩子的转变。
Violet的儿子有一天突然跟妈妈说:“毕业后我要去印度Gap一年,因为印度的计算机技术比中国强,而我希望改变这个现状。”听上去的少年轻狂,但足可见少年志向远大,Violet相信,孩子的这种见识和胸襟,与上海纽约大学宽容、开放的国际环境分不开。
比起几年前,大部分家长眼睛都盯着国内的985,211,国外的常青藤名校不同,上海纽约大学确实在转变一部分家长择校的态度,这一点,作为群主的Violet感触可能更深。
以前家长学生择校时,可能会把学校的排名和名声看得很重,但现在大家经常会问到一些交换机会、住宿条件、师资沟通、学业压力、课程难度等等比较细节和软性的问题。同时,学生自己的话语权也更大。就像俞立中校长所言:“能进上纽大的都是一些有想法,愿意接受挑战,具有冒险精神的孩子。”
方爸爸的孩子Andy选择上海纽约大学之前做了非常多的调查,也根据自己重视的校友人脉、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比对,最后选择了上海纽约大学。作为上海中学年级排名前30的“学霸级”学生,Andy手上有很多张牌,但在未来成为“立足本国文化,同时深入了解世界”的国际化人才努力方向的前提下,方爸爸一家人都看得更超前,认为选择上海纽约大学有利于达到孩子的目标。
我们从内部人士获得的信息,南京外国语学校本部2014级(目前新高一),准备出国的人数有所减少。从南外2012级(目前高三)出国人数骤增,到现在回归理想选择,不是一味追求留学,盯着名校,在教育专家眼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在择校的问题上,是否契合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校的气质是否与学生匹配?除了名声之外,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等等,这些顶尖学生在理性选择过程中会考虑的问题,也渐渐形成示范作用,渗透到普通家庭中。
▲ 蓝橡树创始人张伟琪对话俞立中校长
“你们羡慕上纽没有包袱去创新, 改革
我更期待它对国内高校的润物无声”
上纽大成立之初,它的定位就非常明确,它是一块“试验田”,它的成立不是为了让中国增加一所大学,每年增加几百个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它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为了改革,为了创新。它是教育界的“鲶鱼”,要把水搅起来。俞立中说,上海纽约大学的价值在于促进教育改革,通过探索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示范。
当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在批评教育改革乏力,千校一面、难有特色的当口,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代表的国内9所中外合作院校,正做着不同的教育改革试验,以真正风格各异的人才培养方式,把“竞争压力”传递给本土大学同时,也将宝贵的经验,超前的理念,启发着本土高校。
华东师范大学的招办主任全程观摩了上海纽约大学首届学生的招生选拔活动。回去后,他立刻就把上海纽约大学的招生方式融合进华东师大的自主招生之中,把5、6位老师对一个考生的面试改为一对一的“促膝交谈”;增加了考生间相互介绍和交流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也让考生放松一些,更有自信。
华东师大的招办老师也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面试前考生等在面试室外,紧张难熬。他们学习了上海纽约大学的做法,设立了2个休息室,放上茶点和饮料,让考生在候场时可以坐着休息,轻松聊天。
“人文关怀”,这是参加了上纽大校园日活动后,学生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不少学生在校园日活动结束后对记者说,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这是一个平等的双向选择。对学生的态度体现在形式和细节上,实际就是人文价值取向的不同。
创建上海纽约大学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是一项积极的尝试,其着眼点是学生的长远发展,并非职业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才会有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俞立中说,上海纽约大学的教学工作是由纽约大学指派的常务副校长负责,但在中国办学,如何把本土文化吸引到课程中来,用好国内资源,中方团队提出了非常多的建议。俞校长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西方教育体制有很多不兼容的地方,中外合作办学就是要把不兼容的部分兼容起来,需要不同的转换插头。”
不过究竟上海纽约大学的经验能多大程度影响本土高等教育?或者说,中外合作办学的种种改革是否能为本土高校借鉴?俞立中校长的观点谨慎而谦虚,他认为已经成立的九所中外合作大学是在中国的不同地方做着不同的实验,到底哪个模式更适合中国国情?或者都适合?现在还无法定论。
学生个体差异性很大,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需要有不同的培养模式。教育改革不是去寻找唯一正确的道路,或者唯一的模式,而应该是针对不同的目标,以开放的心态,探索不同的模式。通识教育模式侧重于培养领袖型人才,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世界不同的文化,吸纳更多的人类智慧,打开创新思路;而培养工程师也许会是另一种模式了。
对于一所中外合作大学而言,它的使命不仅仅是招了多少牛娃,开了多少专业,毕业生进了哪些名企、名校。更重要的是,它将多大程度调动本土学校改革的积极性,多大规模辐射到基础教育,又多大范围改变着人们对教育的理解。
意犹未尽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全国各省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310
-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5
-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6
-
初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8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3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