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大学教授获得40万继续研制乙肝新药SLU
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作为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第一个医学院,自1836年开始培养顶尖的医师和生物医学科学家们,并开始医药方面的各种研究,硕果累累,在国内外的声望极高。
乙型肝炎病毒是世界上困扰人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根据专家估计,世界上约有3.5亿人受到乙肝病毒的困扰,其中,每年都有1百万人要死于肝衰竭或肝癌。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和大学教授都在研制能够更有效治疗乙肝的药物。
圣路易斯大学的两名教授就是其中的两人。他们在SLU的大学实验室里研制新药,并在近期两篇学术论文里发表了他们的重大研究突破。
为此,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给两位主要研究员$416,000的研究基金,专项用于继续完成他们乙肝新药的开发。
圣路易斯大学分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授,John Tavis博士
圣路易斯大学世界健康与医药中心,药物化学部主任,Marvin Meyers博士
John Tavis博士专注于理解和研究乙肝药物分裂的方式,并尝试搭配各种药物,最终治疗病毒性炎症。Meyers博士负责设计与合成有前途的新药,并针对临床优化其药物分子。
有了这$40万研究资金的支持,Tavis博士就能够继续的与Meyers博士合作,尽早完成新药的研制。
乙肝药物的目标,就是把血液里的病毒数量降到零。这个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乙肝病人的每一滴血液里可以有几十亿个乙肝病毒,而它们对于干燥、紫外线、各种消毒剂都能耐受,还可以在零下20度存活20年,条件适合的时候还能够引发癌症。
目前的药物都只能做到降低病毒数量,把病的表象消除,但对于大多数乙肝病人来说,无法把病毒全部消灭。而当环境允许的时候,例如人体免疫力下降,这些病毒又会以很快的速度疯狂繁殖。
正因为如此,乙肝疾病的治疗通常可以拖上几十年的时间,并且不便宜。SLU研究员们的目标就是研制出能够彻底杀死乙肝病毒的新型药物。
乙肝病毒的繁殖与一般的细胞繁殖还不一样:病毒DNA先要从DNA转换到RNA,再转换回DNA。这两个过程需要两种酶。现有药物重点消除第一个转换阶段需要的酶,而SLU研究员们的最新研究着手于消除第二个阶段需要的酶: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 H (RNaseH)。
Tavis说到:这个项目从背景研究开始已经进行了25年了,美国政府NIH部门是他们最主要的研究资金来源。
由此可见,任何的新药或新医疗技术改进都是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与试验的结果。
更多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