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纽约大学华裔学生自杀之后留不下的是异国回不去的是故乡


 
据《纽约邮报》报道, 当地时间5月1日,纽约大学(NYU)医学院一名华裔女生被发现在宿舍内上吊身亡。
 
这名自杀身亡的学生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名叫安德里亚·刘(Andrea Liu,音译),26岁,就读于纽约大学的医学院,主修放射学专业,原计划于今年毕业。
 

 

其实,这几年,我们听过了太多留学生自杀的消息:

 

2018年3月5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大四中国留学生从12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18年1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华裔法律系学生Justin Cheng自杀

2017年12月6日,多伦多大学牙医学院王姓同学自杀

2017年10月,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唐晓琳,在金门大桥自杀

2017年2月14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就读的20岁中国女留学生刘薇薇被发现死在宿舍内,曾就读中国广东佛山第一高中

2016年12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名来自中国天津、品学兼优的留学生刘凯风在家中自杀身亡 

2016年11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来自中国上海的留学生杨志辉自杀身亡

2016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中国留学生小陆(音译)跳冰湖自杀

2015年1月27日,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王璐畅从金门大桥跳入旧金山湾自杀 ……

 

「精英」光环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辛酸和委屈?

01

“在国外的压力和痛苦,你从未感同身受”

 

据报道,有些自杀学生直到生命逝去,也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得了抑郁症。也让不知情的多数人困惑的是:留学生们究竟面临多大的压力,能让他们不惜放弃生命?

 

美国《大西洋月刊》12号刊提到:这些自杀的学生,主要来自父母、老师以及他们自己的压力,不仅要学习成绩优异,在其他一系列活动中也要表现优异。陌生环境带来的不适、高额学费带来的负重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疏导、宽进严出的学业压力、异地恋带来的痛苦……种种压力让这些孩子感到非常劳累、难以胜任、极其孤独。

 

*以下评论来自微博网友

 

璃珞珞要重新开始咬人了:一天预习一个学期的课

Jkjjjjjjjhhhhhhhhh:Final算什么,我觉得最累的就是开学三个星期然后开始每周至少一个midterm 两个quiz 每门课都要交各种作业,还要去实验室做实验,一边做实验空下来一点赶快复习,这样一直考到期末考前一周。事实上期末考前才是我最舒服的日子。

格魂闘-Royal:平时要每天上课上到晚上九点从早上八点开始,周末还要去打工,打到12点,每天晚饭都是十一点多才开始吃,基本都是面包伴凉白开。

 

tuzizizi_:出国前问在美国已经在读大二的表哥出国什么感受,哥哥说你要忍得住寂寞因为很多时候都要你一个人。2011去了美国在那里呆了四年半,有次走路时发短信被人差些把手机抢走,另外一次去上课回家发现家里被盗,这些事情我都不曾告诉过家里人只能自己扛。

FranzB_Der_Kaiser:学业,生活,甚至感情,压力都要一个人扛,异国他乡的,亲戚挚友不在身边,甚至说了也根本无法理解……各位啃着干巴巴的面包,收到远方的TA发来的分手消息,还要熬红了眼赶死线的苦逼们,共勉~

风沙大眯了眼:出国后一个人做过手术住过院,个中辛酸有谁知……

02

“微笑抑郁症”:留不下的是异国,回不去的是故乡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有超过3.2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3%。抑郁症导致的自杀行为是15岁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一种更加危险的症状——「微笑型抑郁」

 

这是一群“隐形”病人。和人们印象中那些终日愁眉不展,看上去疲惫憔悴的抑郁症患者不同,他们每天笑脸迎人,仿佛一切如常。但没有人知道,在笑容的背后,他们正在与那个黑暗压抑、痛苦不堪的自己,进行着怎样的缠斗。

 

来源:网络

 

今天Uni酱想跟同学们说的是,如果你现在正被「抑郁症」折磨,或者仅仅是心情低落、情绪不能自控,请一定要正视自己面临的困难:

 

1、不要羞于寻求帮助

 

几乎每所国外大学都有免费的心理咨询处,甚至还有能说中文的心理医生,提供贴近亚洲文化的咨询服务。大家大可求助于专业人士,哪怕去纯发泄一下也好,大哭大闹骂人都行,还不用担心留下不良记录。

 

2、告诉自己,你不是一个人

 

——Everyone has their issues. You are not alone.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别人很难看到的糟心的事儿。即便是那些看起来能力特别强又自信的人,也都有又颓又丧的时候,甚至被心理精神疾病困扰。Uni酱的朋友朱子虾在其个人公众号「虾说什么呐」中曾经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

 

“我清楚地记得一个致力于心理疾病去污名化的学姐在一次闲聊中为了向我证明在常青藤校园里心理精神疾病有多普遍,拿出手机对着通讯录一个个人往下走,「depression」, 「depression」, 「anxiety」, 「PTSD」, 「depression」… 通讯录里划过的那一段,起码得有小一半人曾经或者正在被心理问题困扰着,这还是在一个号称是“全美最快乐”的常青藤校园。

 

来源:网络

从数据来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世界每四人中就有一人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受到心理精神疾病的困扰。是的,one in four。这可能在我们的社会里还不是一个人人都会拿出来说的事情,但一定要相信,你不是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很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状态都有了改变,所以你也一定可以。

3. 抑郁本身不是问题,而是问题的表现

 

包括心境障碍在内的许多精神类疾病都有着生理层面、甚至基因层面的基础,但是不良的思维习惯和处理压力的模式也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因素。抗抑郁药物或许可以抑郁生理层面的不良反应,但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改变之前追求完美自我施压的做事习惯,那么之后再次面临压力的时候,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障碍也会卷土重来。

与心理疾病抗争的人会很自然地恐惧自己的负面情绪,想拼尽全力战胜它们,或者离它们越远越好。可情绪不是我们的敌人——抑郁和焦虑的症状并不是我们应该抵抗的魔鬼,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我们。这样情绪反应的出现是身体善意提醒我们的方式,让我们注意到自己不规律的的生活习惯、耗尽能量的人际关系、或者是不良的压力应对方式。

03

经历和体验不会白白浪费,总会有地方让它们开花结果


1、留学生们的减压心得:
 

  • 鸵鸟君-:看十分钟书就要玩一小时手机奖励自己。
  • petiteArbre:浴火重生一次,你就是凤凰。浴火重生N次,你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叫我死猪。
  • 侑籽-:这学期课选的有心机……虽然平时看了好几次US的日出不过到了Final反而还挺轻松
  • drinkmelikecoffee:找个理由多出门,像我,想收集不同咖啡店的咖啡杯。也就造访了很多地方,满足了味蕾也充实了生活。
  • ForestLake:我是去报班学泰拳了,每一拳打出去都是一次发泄,不过吧,这个方法也有副作用,就是每次出门都希望能遇到坏人。
  • 猫黍:跟着我念三遍:
    不买房,不结婚,不要孩子,放下野心。
    不买房,不结婚,不要孩子,放下野心。
    不买房,不结婚,不要孩子,放下野心。

2、一定要准备充裕的资金

 

为了省一点钱而频频搬家、寻觅打工是本末倒置,只会令原本就压力山大的你更加心神不定,每小时8块钱的最低工资之于高昂的学费也是九牛一毛。

3、放过自己

 

完不成学业不是末日,该转行就转行,该止损就止损,该结婚就结婚,耗了几年没拿到学位又怎么样呢?经历和体验不会白白浪费,总会有地方让它们开花结果。说实话,真正喜欢科研的人屈指可数,生物转统计、化学转通信、各色背景蜂拥进IT,五花八门例子太多。华为员工人至中年还遭辞退呢,你不过是书读不下去而已,人要有坐饮狗血的精神。

 

来源:《奇葩大会》节目截图

4、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留学的目的并不仅限于拿下文聘,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更在于开阔眼界,转换视角,体验不一样的文化。这种回报往往不能立竿见影,但终究会以某种方式回馈给你。

 

就像高晓松老师在《我就是要教育女儿心安理得地混日子》中告诉孩子的那样:可以走点“弯路歧路”,干些“没用的事”,在无法获得世俗的成功之时仍然可以随遇而安,无论遭遇怎样的悲催,都能平静淡然,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留学原本就是一场筚路蓝缕的征程,每一个留学生在出国前都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以及拿出准备好好奋斗的觉悟和勇气。但也要告诉自己,读书不该是一件没有退路的事,文聘也绝不是一生的最终落脚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也要有承受不如意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