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发文建议美政府应对大流行疫情事件可采取的战略举措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近期举办Clade X病毒大流行病桌面推演,旨在演练美国国家安全理事会应对大流行疫情事件的应对措施。该桌面推演基于2003年SARS疫情和2009年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模型,模拟出Clade X病毒。该病毒具有SARS病毒的致死性和流感病毒的传染性,传播相对较慢。根据推演结果,为预防与减少像Clade X等未知流行病的灾难性影响,健康安全中心建议美国政府采取以下六项战略举措:

①应具备在数月而非数年内生产新型病原体疫苗或药物的能力。为防止新型病原体引发的流行病或灾难性生物事件,美国需能够在疫情爆发数月内制定针对全国的有效和安全的医疗对策。应用新型技术和方法极大提高新型病原体爆发期的疫苗或药物的开发、制造和分销,加大医疗反制措施的研发投入,在数月内对新型病原体进行安全有效的反制。

②应建立强大且持久的全球健康安全体系。美国应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加强合作,通过参与全球卫生安全议程、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外部评估流程以及国家行动计划等项目,开发、资助并执行相关任务,促进《国际卫生条例(2005)》(IHR)的实现。此外,要加强国际性协调合作,在必要时提供国际援助,加强美国在疾病大流行期间的临床护理国际援助,开发可灵活部署的临床设备,支持国际性传染病紧急事件的响应工作。

③应建立应对流行病的国家公共健康系统。美国政府需加大投入年度防备预算资金和应急响应资金,以支持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危机的快速控制,并与州及地方政府、公共利益团体、专家就是否和如何进行检疫制定明确有效的计划。为解决检疫期间发生的强制收购与权力转移等问题,要设立清晰的法律框架。

④应利用所有卫生保健资源构筑国家计划,应对灾难性流行病。不能由任一部门或单位单独响应灾难性大流行病,疫情爆发期,公共卫生、卫生保健机构、紧急医疗服务、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民选官员、执法部门和公众之间需要进行协作。相关卫生部门需在事件发生前充分了解自身的角色与预期行动。政府需尽早明确个人、实验室和相关机构的角色及职责;建立必要的跨机构和跨部门关系;促进多部门合作;设立评估国家应对此类灾难的能力指标。联邦政府的最高层领导以及各政府部门的高层领导应积极参与,各医疗响应部门应加大投入,全面应对流行病暴发时的复杂情况。

⑤应制定应对大流行病风险研究的国际战略。研发新技术会带来新的大流行病风险,如新型病原体菌株的制造与传播,以及已有病原体的新型制造途径等。各国政府应采用统一的方法来应对大流行病风险,进行科学调查,尽早查明新的大流行病风险。全球科学界应提高认知,科学家应帮助建立新的科学实践规范,阻止不负责任的行为风险。科学期刊应参与讨论,媒体应继续披露公共或全球流行病风险。

⑥应建立有效预防、检测和应对传染病紧急事件的国家安全机构。国家和全球卫生安全应继续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与科技政策办公室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国防部、卫生部、国土安全部和司法部以及美国情报界机构,均具有独特而关键的生物安全资源和责任。这些部门和机构还应继续加强与卫生和安全部门间的伙伴关系建设。此外,政府各部门需一致努力,吸引卫生、医疗和生命科学方面的人才,加强卫生安全体系建设。

来源: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网站/图片来自互联网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薛晓芳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

更多精彩内容,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综合分析

战略与规划

科技管理

国防创新

军民融合

人工智能

 陆军

 海军

 空军

 航天

网络空间

电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声速

无人系统

精确打击

防空反导

新概念武器

基础科学

技术

先进动力

与能源

先进材料

与制造

生物与医学

战例与演习

试验鉴定

觉得不错,请点赞↓↓↓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