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日本东北大学机器人系教授KazuhiroKosuge
2018 世界机器人大会邀请了全球近 300 位机器人领域知名专家及企业领袖,就机器人前沿科学研究、技术发展路线及战略政策制定等问题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探讨。日本东北大学机器人系教授Kazuhiro Kosuge在主论坛进行了主题演讲。
数说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
论坛
3 天主论坛
6 大主题 20场专题论坛
300名顶级专家
21家国际支持机构
现场听众近20000人
展览
4大展区9大主题
展览面积超过 50000平方米
16个国家
166家参展企业500余件参展产品
博览会实现交易 89 亿元
共接待 112支专业团组
参观人数超过 28 万人
大赛
5 大类赛事
大会现场10余个国家和地区 1000余支赛队
5000余名参赛选手,包含500余名国外选手
大赛全年近20个国家和地区,10000余支赛队
40000 多名参赛选手
媒体关注
355家媒体
700多位记者
6796篇相关报道
1470万人次观看大会直播
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200万次
抖音上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话题阅读量破1092万次
演讲实录:
今天要介绍的主题是关于人机协作的最新演进方式和前景展望,希望能够回答昨天在讨论当中提出的一些问题。
很多年前我们有过很多讨论,都是关于机器人如何能够服务于我们的社会。所以希望能够探索机器人最基础的研究,以及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这些机器人能够提供服务,这些服务能够贡献于社会,所以从它的社会价值来说一共有三个方面: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工业产业竞争力,还可以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这是基础机器人研究的课题,很多课题都有价值服务能够给到社会,比如从全球的角度来说,环境的监测、空间的探测、疾病的防控等等,这些都是机器人能够带来的社会价值。
从社区的角度来说,机器人可以带来很多服务,包括农业、矿业、建筑业等等,生活质量方面机器人也可以带来很多价值给到我们的社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发言人提到机器人是一个系统。
我们需要很多不同的技术,所以通常要把现有的技术结合起来,但可能缺失了一些东西。如果能够制造这样的机器人,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出这种服务,能够照顾老人,并且能够有可持续的商业计划。
日本有很多新的机器人原型,但很少真的能够上市,因为没有找到一个商业方案。
现有的有些技术还不足够应对新的应用,所以我们必须要用这些新的技术。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找到基础性的机器人研究,也能够应用到服务型机器人当中,所以通过更好的应用和提供服务进行开发,这是我们讨论得出的一个关键内容。
回到今天的话题人机交互。
这里选择了两种人机协作的方式:一种是外骨骼,一种是共同工作机器人。
外骨骼的概念是1960年出现的,但可惜的是没有得出实质的结果。1993年左右哈德米尔教授进一步改善了人类能力增强的概念,并且开始了这样的项目,主要是人类能力的拓展,也是更好地有控制器,并且对环境动力学方面有进一步的改善。
2012年进一步进行了改善,也是在卡萨鲁尼教授授权以后,包括行走辅助系统和很多现在可以看到存在的系统。
康复方面外骨骼也是可以使用的。
来自日本的桑凯教授做出了一个叫做HUB的系统,主要是用于运动康复,德国有些保险公司也在研发这种系统,并且建立了一些相关的企业。工业领域外骨骼也有一系列的研发,可以应用于工人身上,现在中国也有一些企业正在生产。
相信外骨骼的概念可以使用在很多不同的应用场景,现在这个概念已经非常流行了,我们也需要探索更多的应用。
就像刚才说的,现在外骨骼系统还是有很多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昨天也有很多人在说这种共同协作的机器人。
第一次是在1996年的时候成立了这样的公司,来卖给了三立这家企业,然后制造了很多类型的产品,为了避免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和问题,可以看到它的轮子部分,然后对运动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进行装配的相关工作。
这是通过人类能力增强制造的产品,我们有不同的方式实现这种人类能力的增强,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能够成功地让它进行商业化。
尤吉教授带领的小组进一步改善了这个概念,并且非常成功地把它开发成了技巧辅助,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并且非常成功地把它放入到了丰田生产组装线当中,现在美国也有一部分企业在使用这个产品。
为了能够更好更有效地使用这些机器人,我们仍然需要这样一种技术建立这种系统。
我们要考虑人机协作的问题,很多人都会说我是做了一些非常奇怪的研究,这些研究安全吗?
所以我经常会开这样的玩笑,开发出了帮助人们做工作的机器人,这是一种移动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东西。
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到了很多,利用这种辅助机器人,但有些工作它做不了,因为机器人还不知道怎么和人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多数的机器人应用都是基于具体的场景,不是通用场景的机器人。
我们学到的经验是,机器人要知道它所设计的场景是什么样的,也要知道怎样进行这样的工作,人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援助和帮助,因为机器人可以做很多事情。
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就在做跳舞机器人,希望了解人和机器人之间进一步的协作。这是最著名的机器人在2005年做的示范,它是一个女性机器人,可以和人跳华尔兹。
幸运的是,我们吸引了很多公众的兴趣,也被选为2005年最令人称奇的发明和设计之一,也在日本得到了很多设计发明奖。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人和机器人之间互动的挑战。
当时我们开发的是女性机器人,意味着我们要让机器人和人的脚步协调。很多人会问我在日本跳舞的人当中女性比男性更多,跳舞机器人在日本会有什么样的市场?
核心技术是怎么让机器人了解人类的意图,如果女性跳舞者比较多的话,我们开发出了男性机器人,男性机器人必须要知道怎么引导人类的舞者,但人类又如何了解机器人的意图呢?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后来我们开发了一个跳舞教学机器人,由于机器人和人肯定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我们设计的机器人是根据人的运动经理设计。我们要知道怎么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图,所以我们进行了研究。
这是3D的移动示意图,我们观察了人类舞者的方向性改变以及移动情况,发现在传统的华尔兹舞当中有很多类似的移动模式和方向转变模式,也就意味着我们对COM这种模式的追踪。
COM模式指的是跳舞当中的上下移动,我们设计出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基于这种模式来设计跳舞教学机器人。
实际上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测试,用了一些学生来做实验,发现这个系统是行得通的。未来我们一定会给这样的跳舞教学机器人找到一个适用的领域。
回到跳舞机器人的话题。
之前有一次我访问了一个汽车工厂,可以看到里面用了很多机器人。我们相信机器人其实是在做很多车辆集装的工作,但也可以看到很多的人在做零件的集装工作。
之前有一次我去了一家日本公司,这是他们的一条生产线。小零件都是靠人来装配的,工作也很辛苦,所以我们决定要开发一个机器人,可以给工人转送这些工具,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错误。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机器人需要知道用户的需求和意图,知道把什么工具提供给他们。这个项目当时推出的时候正好是在经济危机之后,很多国家企业的产量都减少了,我们给他们提供了机器人之后把他们的效率提高了20%。
现在我们还在继续这样的研究,之前的一些系统是基于工人的统计数据,现在我们希望采用机器学习机制,包括对工人工位所在的位置进行建模。
这是实验室的一些实验,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这种模型,同时也进行了运动轨迹的监测监控。
我们的样本测试是从起始位置开始,工人要做多个任务,第十次实验之后我们就不再需要模型了,设计生产线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了工人的移动。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实验,下面是第十次实验,更新十次以后可以看到通过不断的学习,冗余的时间被极大地减少了,还有工人常规的移动。
对此我们已经写了一篇论文。整个系统可以适应工人的移动,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相信现在很多电脑系统的速度都非常快,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和机器人合作将会被加强,通过使用AI技术可以进一步加强人与机器人的合作。
现在我们希望把这个系统应用到其它的部分,这是一个总装线,我们把它称为B-PaDY。
有意思的是,这里有一家公司希望应用到他们的总装线,但最后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对它进行了改装,我们希望让我们的系统原貌呈现。
为了保证工人的安全,我们也开发了几种技术,但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进到这个工厂里面去看。
最后的结论是,人机协作系统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系统是非常原始性的,就是非常初级的系统。
我们也开发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应用,它们将会有很多工业上的应用机会,相信这个领域将会存在,而且会生产出更多这样的系统。
现在不少制造商都向市场上提供了这样的协作机器人,现在可以应用在集装箱流水线上面,所以可以促进人机协作,希望人工智能增强人机合作技术,并且带来新的应用。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往期回顾: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之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亚洲运营咨询业务及物联网负责人Karel Eloot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Jeff Burnstein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意大利机器人及自动化协会主席、欧盟委员会顾问Rezia Molfino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IEEE RAS主席、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Wolfram Burgard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优傲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Esben Ostergaard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美国iRobot公司全球技术副总裁Chris Jones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Seth Hutchinson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论道】猎豹移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傅盛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世界机器人大会”公众号了解更多大会资讯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