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士满大学女神学霸的申请季选校指南二选校媒介和访校指南


文末有福利~里士满大学女神学霸语音分享



上一篇文章中主要介绍了一些文理学院,今天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在申请过程中我是如何选校和访校的。


选校中使用的媒介

我列了一些关键词,这些其实都是我在选校过程中用到的媒介。下面让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Fiske Guide to College》

《Fiske Guide to College》收纳了美国几乎所有的大U和文理学院。让学生对大学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算是美国当地的一本选校指南。

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可以拿它作为参考。我们看到这本书的边上标了一个大大的2018,我们都知道申请学校的信息每年都在不断地变化,《Fiske Guide to College》为了给我们提供最专业的帮助,每年都会改版,大家如果购买的话,要注意购买跟自己申请季相匹配的版本,去获得最准确的信息。

目前最新的版本为2019版,亚马逊有售,网址是:https://www.amazon.cn/Fiske-Guide-to-Colleges-2019-Fiske-Edward-B/dp/1492662097/ref=dp_ob_title_bk


Fiske Guide的官网为:https://www.sourcebooks.com/fiske-guide-to-colleges.html


U.S.News & World Report

我们平时总喜欢看的那些排名大部分来自U.S.News。U.S.News根据自己的排名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网站,上面有所有大学的名单,每一个大学都会有一些比较基础的介绍,包括这个学校的SAT/ACT标化分数段,录取率,申请的截止日期等信息。

U.S.News毕竟是个盈利网站,如果你是以游客的身份登陆进去,只可以看到一些基本信息,更多的信息它是给你锁起来让你看不到的。如果你想看到全部信息,必须需要注册一下,交大概30美元左右的注册费,注册成会员后,所有的数据就都向大家开放了。

我个人感觉不管是《Fiske Guide》还是U.S.News,都是一个最初步的介绍。如果想覆盖的大学很全面,每个大学就不会做太深入的研究,只是一些最基础的客观数据和一些在校生的主观感受,一般一所学校占篇幅大概在1到2页A4纸左右。

显然,我们想要选一所自己学习生活四年的大学,这两页A4纸肯定是不够的。建议大家用《Fiske Guide》和U.S.News作为初步的筛选,他们会让你知道你很明显的不喜欢哪些学校,有一个20到30个左右,大致的选校名单。当你确定了自己大致方向之后,就需要一所一所地去浏览学校的官网,学校的官网真的是做School Research很重要的一部分,官网上面几乎有我们想要的一切信息,包括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学术学位、访校的预约,这些都可以在官网上面查询到。学校官网的设计和信息展现方式,都可以体现这个学校的个性。

知乎

然后说一下我们中国的网站:知乎。随着现在留学生群体每一年都在逐渐的变多,留学生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大的群体,你找不到一个学校没有中国留学生。大家都会在知乎上面交流自己对美国学校的感受,我觉得知乎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里面关于学校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中国留学生写的,可能对我们来说就会更有针对性一些。



比如说有的留学生会专门提到学校的“Greek Life”,即兄弟会与姐妹会社团文化;学校的diversity好不好,对国际生和Minority Group的包容性高不高,这些也许不会是美国人考虑的重要指标,但我觉得一定是中国学生更重视的一个方面。


Youtube

YouTube是国外的一个视频网站,所以上面的信息没有那么客观和官方,我曾经在YouTube上面查到过关于我最后录取的里士满的社团自己录的小视频。



YouTube上面更多的是学生展示的平台,你可以看到这个学校学生的热情,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他们对自己社团和自己的所有活动的展示,有好的也有不好,也有专门的吐槽视频,就感觉这个方法会更接地气!

Niche

Niche是一个评价大学的网站,学生会在这个网站给自己的大学各方面打分,因为是学生自己打的分,所以跟U.S.News比起来没有那么的权威和客观。



我觉得这个会比较好地反映学生对这个学校的满意度。有的时候教授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就是没有食堂好不好吃,对你四年的学习生活更重要。


以上就是一些在选校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第三方媒介。接下来是我觉得最值得一提,也是我觉得在我整个申请季里面,对我最后做决定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访校。


美国访校

对于比较传统的中国学生,申请一所大学会更看重自己的标话与学校匹不匹配,被录取的几率高不高,学校的排名怎么样,名声大不大,甚至我们会考虑学术方面有没有想学的专业这些比较基础、比较传统的方面,但是通过我跟一些美国当地学生的交流,我才发现美国学生的这个申请季跟中国学生的申请季完全不一样。

大部分美国学生的申请季会开始于旅行,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没准还有一条大狗,然后开着车就去自己州内或是临近州的大学,对孩子喜欢的学校进行访校,这个才是美国学生做决定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有的美国学生访校之后,觉得自己跟这个学校匹配程度很高,会让他们决定只申请1到2所学校。


暑假访校VS学期中访校

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访校一般会安排在暑假,我们很多人会考虑去美国上一个大学夏校,大概3-6周的课程,修1-2门大学课程。一方面去体验大学生活,另外一方面充实我们的申请背景。哪怕不考虑夏校的学生也会在这个暑假努力的去美国做一些活动,比如说打打比赛、跟教授做一些研究、找一个美国当地的实习机会,以便以后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能力。除了做活动,大部分人的惯性思维就是暑假既然已经到美国了,那就正好转一转!


我觉得不管是访校还是做任何决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效应最大化。所谓效应就是既要考虑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也要考虑它能给我带来的结果是怎样的。


经济成本

首先我们从经济成本开始说起,当初我说到我要访校的时候,作为家长会比较担心的一点是因为大部分高中生都没有满18岁,而且就算满了18岁,家长也不太可能放心孩子自己一个人飞去大洋彼岸,穿梭于各个城市之间访校,所以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一般是一个学生配一个家长,两个人往返美国的机票,包括这十天到两周左右的宿,还有一系列的开销,应该是不小的一笔开销,我亲身经历下来,我和妈妈已经非常精打细算,用很经济的方式旅行,最后两个人的开销还是3万块钱左右!


如果是暑假访校的话,学生本身可能已经在美国了,相比于学期中单独为访校去一趟美国,首先这个往返的机票就明显的少了一个来回,这会是经济方面比较重要的原因。


时间成本

其次是时间成本,不管是高二暑假还是高三上学期,在这种所谓的申请季里,很多人都背负着标化考试、文书甚至选校的各种各样的深层次的压力,专门拿出一到两周去访校,很多人认为这个时间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在学期中,一般美国开学了,我们也开学了。


我是利用了中国的国庆节七天假期,再加上额外向学校请了前后各两天的假,这样就有了两周左右的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段访校对我来说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访校带给我们的收益

我个人觉得学期中访校一定比暑假或者寒假访校收益大,因为对我来说访校是去看一看这个学校的真正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像一个游客一样去看这个学校的建筑。当然,硬件设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我觉得除了硬件设施以外,还有很多更内在的东西,如果你假期去,大学已经放假了,你光看一个几乎空了的校园是感受不到的。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暑假访校,我是在学期中进行的访校,学生们都已经恢复了正常上课,包括招生办公室也已经开始工作。


每个学校的访校都会有三件事,第一个是Information Session,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讲座,Information Session会由自己的招生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招生官,也可能是助理什么的,来介绍自己的学校! 这个大概会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每个学校不太一样。第二个是Campus Tour,是整个校园的游览,一般会由招生办公室培训出来的学生代表,带着大家游览校园。主要参观学校主要的教学楼、图书馆、宿舍和食堂等学校比较重要的建筑,在参观的过程中,由于是本校学生带领,所以会加上很多学生自己的感受去解释他们的日常生活,我觉得Campus Tour能让你从学生角度更好的理解作为学校的大学生的一天大概会是怎么样的。


在访校中,Information Session和CampusTour都是从学生对学校认识的角度来了解学校,反过来学校对学生也会通过你的访校更好地认识到你这个学生,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On-Campus Interview。很多大学甚至包括文理学院,他们都没有能力在申请季为每一个有意愿的人去提供面试,不管是远程的校友面试还是招生办的人面试。但是绝大部分的学校只要你去了他们的校园,提前预约以后,他们都会保证给你在校园里面接受面试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一种双向的认可,既然你对我的学校有这么浓厚的兴趣,不管是从美国其他州或是像我们这种国际生,不远万里去到他的校园里,学校会给你一个我们互相多认识的机会,以面试的形式存在。这种双向的认可,其实在申请里面是不可小觑的一部分,尤其是文理学院这种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小的学校,有的时候它会非常在乎学生的整体、气质、风格跟这个学校符合不符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你对这个学校的认可度到底有多少?那我们知道,ED就可以体现出你对这个学校最高的认可度,只要你录取我,我就一定去,这是一种保证。但是大部分的学校是没有ED的,对于RD怎么能让你从其他的申请者里面脱颖而出?如果你RD的文理学院知道你专门去进行School Visit 并且能写出来一篇很好的Why Essay,是很能体现你的热情。


这一点着重体现到了我对曼荷莲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和圣十字学院(伍斯特)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Worcester)在RD的申请中。这两所文理学院我都是在RD申请的,在给曼荷莲学院写Why Essay的时候,我通过一篇400字左右的文书告诉了曼荷莲学院我的亲身访校经历,提到了在跟校园中学生交谈的时候,我能有一种家的感觉。这就会比那些只通过官网或者其他渠道了解来的信息更让招生官觉得真实,更加的鲜活,也会让你的Why Essay更加如鱼得水。


除了我刚刚上面所说的,
访校中最基础三件事之外,很多学校像我之前提过的史密斯学院,它提供一个Over Night Visit,也就是你可以在一个在校生的宿舍里住一晚上,白天在校生上什么课你就上什么课,她参加什么社团你就参加什么社团,全方位的模拟你的大学生活。


上面这张图是我在里士满,也就是我即将就读的大学的官网上面所截下来的SchoolVisit的页面,我们可以看到左下角四个蓝色方块,除了Information Session和Campus Tour,还提供Spider Chats。这里说一个题外话,Spider是我们学校的吉祥物,我们会把自己比喻成蜘蛛,所以Spider Chats顾名思义就是让你跟一位里士满的学生聊天。Spiders in Session (Class Visits)可以让你去你想要的课堂上,去听一节里士满的课。后面的Lunch with a Student是让你专门跟招生办培训过的学生代表去吃一顿午饭,用这种很轻松的方式去从学生口中了解学校。


现在大一些的留学中介,会推出全程DIY个性化访校,像新东方这种机构会提供一些所谓的美东名校游,我说的访校完全不是这样。我说的访校是你已经对自己想上的学校有一个大概的名单,随着申请季临近,对自己的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访校。特别要提到的是,对于全程DIY个性访校,像我这种从小长在中国的学生,如果想要自己DIY一个美国十天左右的访校行程,其中的麻烦会比我们一开始想象的要大很多。但是如果全程都是自己做下来的话,其中的收获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中一个就是我收获了如何高效乘坐美国各大公共交通,比如说州之间的洲际大巴,城市内的公交网站,各种各样的公共交通的各大网站上面我都熟练运用,并且大致了解了美国的公共交通网络。我觉得这会是我以后四年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一个很大的准备或演练。因为每个人就是访校情况都不一样,我有个小建议,如果从经济方面考虑的话,州与州之间尤其是两个州,比如说麻省和康涅狄格州这种大学都很密集的州,尽量坐大巴。美国有很多专门做洲际的大巴网站,比如说灰狗,这些网站都是我当初经常用到的。


对于访校的规划,我会在最开始访校名单出来了之后,把我想去的学校的地理位置都在地图上标出来,这样你就不会走冤枉路。一般是从北向南访校,我当时是从北向南一路从麻省的曼荷莲学院、史密斯学院一直到最后的弗吉尼亚州,我看了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看了威廉与玛丽学院(Collegeof William & Mary),又看了我即将就读的里士满大学(University ofRichmond),然后从弗吉尼亚州飞回北京! 这种自己DIY的一个有针对性的访校是我极力向大家推荐的。


因为它太个性化了,所以能跟大家分享的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多,我把我的行程全部告诉大家,可能对大家帮助不是很大,所以我只给大家提一个概念,大概的比较了一下这个假期访校跟平时访校的利弊和优势劣势,大家对具体的访校行程有其他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添加郭老师的微信咨询。



下面是第一期的语音:


添加下方郭老师二维码获取 “里士满大学女神学霸申请分享二” 音频



免费福利 1

公众号后台回复美国高中

按照说明,免费领取莱纳维基督学校独家介绍(音频版)

与文字版不用哟~~~

免费福利 2

公众号后台回复活动

按照说明,免费领取2018年美国综合性大学选校地图(电子版)!

免费福利 3

公众号后台回复签证

按照说明,免费领取绝密签证音频 签证指导!


了解更多美国留学相关问题,请移步进群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