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蓉匹兹堡大学归来的湘雅女医师中南优秀毕业生风采No1
郝蓉,女,汉族,湘雅医学院2009级八年制学生,毕业后任湘雅医院消化内科医生。
曾担任湘雅医学院长学制团总支副书记,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佳信物贸医学生奖学金、中南大学优秀学生、中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中南大学优秀团员等奖励及荣誉。
曾两次代表湘雅医学院参加全国八年制医学生论坛;2014年作为湖南省唯一高校学生代表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团员代表大会”;2015由中南大学公派赴匹兹堡大学联合培养两年,期间积极参与湘雅国际医疗部与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合作活动;2018年回国后在湘雅医院举办的国际教学会议等会议中担任学术翻译。
“医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职业”
郝蓉说,最初选择学医是因为想照顾好自己的家人。而由于湘雅医学院辉煌的校史传统和严谨的学风建设,她选择来到中南,来到这个记录了自己九年青春的地方。
学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郝蓉坦言学医确实比较辛苦,但她从不认为学医就是最辛苦的。在医学院的日子有张有弛,有汗水也有欢笑。从低年级的课程学习到高年级的临床和科研,从专业书籍阅读到英文医学视频学习,从图书馆的安静自习到同学之间激烈的学术交流思想碰撞,从本科生的积累知识到博士生的探索知识,从偶尔的困倦疲乏到再次击鼓扬帆,医学这条路,郝蓉正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明亮。
–医学院的日子有汗水也有欢笑–
刚刚结束实习医师培训的郝蓉这样说。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消化内科,她认为除了要在消化系统专科方面比较专业外,对身体的其他系统也需要非常熟悉,以完成鉴别诊断。而内科医师的角色在她看来则和侦探有些相似。当接触一个新病人时,了解了他的疾病史,再根据自己的判断为他做相应的检查,病人的身体信息会越来越丰富以帮助医生作出最终的诊断。但在实际临床中常常遇到的是病人不会表现为一种典型的疾病,而是与几种疾病都相似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给予医生思路。“此时医生的角色常常像一个侦探,抽丝剥茧逐渐接近最终的真相,或者最终也无法触及真相,但这个求证的过程能让人体验到逻辑思考的魅力。”郝蓉这样分享自己的体验道。
被问到医生的使命,郝蓉觉得是帮助患者摆脱或者缓解疾病的困扰,而当自己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也要给予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最初支持她当医生的动力是想照顾好家人,而现在她更多的是想要帮助患者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她说,看到患者病愈就是医生最大的幸福。
“凌晨两点半的匹兹堡星光正好”
2015年,赫蓉通过匹兹堡交流项目成功选派到美国匹兹堡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留学生活苦不苦,经历过的人可能更懂得其中的艰辛。她表示,在国外做科研挺辛苦的,但已经谈不上克服,大概已经比较接受辛苦是人生的常态,所以并不难适应。有时候做实验需要待到很晚,凌晨两三点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抬头入眼是匹兹堡的群星闪耀,她觉得这种生活很不错。
她快速适应了匹兹堡的生活,让很多留学生头痛的饮食问题,并未带给她过多不便,有空就自己动手做饭,时间紧就去学校食堂。周末闲暇时,她经常会和朋友一起外出听音乐剧,看芭蕾表演,或者来场旅行,从平时忙碌的生活解脱出来,换个角色去享受这座城市。在匹兹堡有三江汇流,也有座叫华盛顿山的小山,市民常常去散步,这些都会让郝蓉想起长沙,想起中南,想起那些在岳麓山脚下度过的日子。
在异国求学的日常是繁忙而辛苦的,生活节奏紧凑,常常是熬夜加班连轴转。在医院临床轮转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实验,可能要凌晨三点去实验室,做完实验早上七点再坐公交去医
院。有段时间她每天都要做实验到凌晨两三点,而实验室的清洁工都是夜间工作(白天人们要使用实验室),他们的预期中这个点实验室是没人的。然而现实是,郝蓉正在里面投入地做实验。因此,她经常和清洁工小哥互相吓到对方。比如他听着歌扫地突然发现后面有人,或者她关上冰箱门却发现冰箱后面一张人脸。加班熬夜的辛苦被她以打趣的口吻讲述,多少汗与泪都化作成长史。
-多少汗与泪都化作成长史-
同时,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担任学术翻译的经历也让她受益匪浅。在翻译过程中她从两国医生的身上学到很多临床知识,感受到了很多中美医疗的区别,并了解了很多如果没有翻译工作自己不会了解的领域。
谈及在中南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求学有何不同,她说,在中南的时候更偏向知识的积累,在匹兹堡大学主要是做科研,自主性更强。但这并非两所大学的不同,而是她在两所大学时处于不同的求学阶段,这两所大学的学术氛围都很浓郁。在她看来,午夜梦回里的中南灯火阑珊,和凌晨两点半匹兹堡的星光一样明亮璀璨。
“热爱生活、文艺、自由的理想主义者”
郝蓉喜欢骑自行车。本科的时候她还加入了中南大学自行车协会。她经常骑着车去旅行,一骑单车就环行了海南岛、青海湖,还上过衡山。一个人就能来场单车旅行的她更像一个潇洒的侠客,在天地间肆意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在中南时,她也总爱骑车上岳麓山,她说自己很喜欢精疲力竭之后的欢欣感和成就感。骑上单车,她就是一个追逐自由的理想主义者。
-追逐自由的理想主义者-
她的生活也总是有声有色,“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该是她贴切的写照了。她能在午后静下心来阅读一本《未来简史》,也可以一个人远走哈密和敦煌;她能在做饭中找到独特的乐趣,也对养猫情有独钟。她说自己在美国的时候,每天都会喂住在邻居家门廊上的流浪猫,一年前更是自己收养了两只小猫。自在生活的样子,就是她热爱生活最好的证明。
-爱情是快乐更是成长-
关于大学恋爱,她诚恳地说:“在大学这么美好的年纪,如果不去经历爱情的美好是多么可惜!”同时她也有自己的恋爱经验,她认为恋爱其实可以让人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如何做一个好的伴侣,如何处理感情与工作学习的平衡等等。恋爱中无论是一起去图书馆自习,一起去旅行还是一起实习工作,都是她心中珍藏的美好回忆。在她看来,爱情不仅可以让两个人享受快乐,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且收获成长。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自己,她认为是“温和”,如果用一句话的话,她说自己是“一个有点固执的热爱生活、文艺、自由的理想主义者”。
“我与中南的九年时光”
是在中南的这九年时光成就了今天的郝蓉,她说选择了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就从没后悔过。从新校区到湘雅校区、从团员到团总支副书记、从懵懂学生到湘雅医师、从在全国团员代表大会发言到今天的毕业生代表发言,郝蓉在中南留下的回忆、在中南经历的成长实在太多太多。回想起中南的风景,她念念不忘的依然是D座教学楼外的大草坪、二食堂的饭菜、图书馆的自习室以及漫步过无数次的夜幕下的南校操场。中南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已经深深烙进她的记忆里。
-中南,已烙刻在记忆里-
临别之际,郝蓉说到有一件小事让她感触特别深刻。打印成绩单往年一般都是去教务办打印、盖章,而且有的时候出国申请需要提供英文资料,常常是同学们自己翻译。而最近她去打印成绩时发现,在学校的教务系统自动柜机上,只要输入学号和密码就可以自助打印成绩、学位证明等材料,而且还提供中英双语。并且材料上都直接印有学校公章,不需要再跑部门盖章。她第一次使用自助机的时候就有了深深的感慨,觉得母校双一流大学建设不仅仅是在学科竞争上一流,更是在这些细节上也做到一流。
-有了你们,才有今天的我-
说自己最想感谢的人有两位,一位是她的辅导员湘雅医学院副书记丁红珊老师,一位是她的导师湘雅医院陈翔教授。丁红珊老师不仅在学生工作中给了她很多指导,同时在她个人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也给予了理解、帮助和支持;而陈翔教授则在科研和就业上对她进行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她还感谢在中南遇到的每一个人,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的郝蓉。
被问到最想送给中南什么毕业礼物,郝蓉说如果今年能发表一篇学术文章就是最好的礼物了,或者在中南种一颗小树苗,在以后的日子里看着它成长。
在最后,她想这样对中南说:“感谢在中南的时光,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单纯美好珍贵的一段日子,也在中南从少年成长为青年。母校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祝愿母校更续辉煌!”
文案 | 冯甜甜 张玉梅 侯兴云 杜培功 向思佳
编辑 | 李逸林
审稿 | 向美玲
责编 | 张翠 朱芳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