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描摹世界前近代世界地理知识的欧亚交流
时间:5月31日 10:25 — 12:00
地点:文新楼323
主讲人
朴贤熙博士,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和研究生院历史系副教授。其研究方向是前近代亚非欧间的跨文化交流,特别是不同地区间的地理知识交流。最近出版了著作Mapping the Chinese and Islamic World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rdback 2012, Paperback 2015),探讨了公元700—1500年间,作为当时世界上主要的两大文明——中国和伊斯兰中东之间的交流。
中文论文包括:
Park, Hyunhe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Knowledge of the Indian Ocean and Muslim Contributions, from Antiquity to ca.1500](《印度洋地理知识的拓展与穆斯林的贡献:从远古时代至公元1500年》). Translated by Cheng Xiujin(程秀金)into Chinese. Global History Review 11 (2016), 91-108.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paper published in Zhenghe Forum]
Park, Hyunhee, [Marco Polo, Yangzhou, and the Silk Road],(《马可波罗 扬州 丝绸之路》),edited by Xu Zhongwen(徐忠文) and Rong Xinjiang(荣新江), 215-234.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6. [The paper’s Chinese translation by Chen Yexuan(陈烨轩) “Fula Maoluo ditu suojian zhi Make Boluo de Zhongguo(《 弗拉·毛罗地图所见之马可·波罗的中国》) is in pp. 235-251 of the same volume.]
讲座简介
朴博士首先介绍自己的博士论文和近期的研究,以及刚出版的著作,提到她的研究是在西方现今颇为流行的全球史观下进行的。以前的史学家常将公元500年到1500年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期”(Dark Ages),但这段时期却是非欧世界——包括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黄金时期,所以“黑暗期”这样的欧洲中心论式的说法早已过时,大部份学者已用“光明黑暗期”(The Bright Dark Ages)取而代之。所谓光明,指的是亚洲,而黑暗则主要指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在中世纪中晚期,欧洲通过十字军东征和蒙古帝国,与东方有了更多的联系,并因此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欧洲学者总强调欧洲在这一 时期的重要性,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亚洲社会在前近代全球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对丝绸之路和蒙古帝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朴博士的研究就是要证明欧亚层面上的地理知识交流的重要性,正是这种交流促使了欧洲人去探索世界。
欢迎广大师生参与、交流!
供稿单位丨历史系
图文编辑丨潘秋红
图文校对丨林莎莎
责任编辑丨王惠婷
史海钩沉,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你的点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