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时候的梦许伊菲凯斯西储大学
小时候的梦
早就过了“选清华和北大哪一个更好”的年纪,儿时的壮志雄心在迷茫的未来面前统统败下阵来。一个人的生活要怎么样,异国他乡的水土是否可以接纳远道而来的莘莘学子……十五岁的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一段没有父母再去安排的生活开端,踌躇不前。
也是这样十五岁的,孤立无援的我,被一双温暖有力的双手所扶持,度过了远赴重洋留学的第一个难关。
绿色的树叶墙将梦想的道路分向两方。楼上的少年们和我一样,为着前往美高而忙碌和补习托福,而楼下的准成年人们,已经在为着告别少年时代,前往似锦前程的大学生活而奋斗。
那时的我从未想过太久的以后,也没有想过会不会有一天,我也将成为“楼下”的一员。每一次经过都是匆匆一瞥,就好像当时的我对未来飘忽不定的心。
在内心深处,年少的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准成年人”中忙碌的一分子,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带着坚定的目光知道生活将要向那里前行,想着有一天,我也可以变得像他们一样忙碌,充实,和享受。
在“楼下”。
三年的时光改变了树英的布局和装横,不变的是那明志的绿色背景墙,和我如当初一样喜欢的,年轻,炽热,希冀的气息。
我也要和当初“楼下”的他,她,以及他们一样,为自己下一段的人生旅途而努力了。
作为自己的升学中介不仅是因为有小时候的执念,更多的是因为每次进到这个房子里都会让我对未来充满幻想,激发我的各种灵感。
申请季的半年是不平凡的半年。突如其来的毕业年级学业压力,父母的焦虑和期望,自己要强的自尊心和对未来的困惑都层层压在肩上让我喘不过气。然而,是三个人在这个时刻与我共同挑起了升学的重担,带着我稳步前行。
-1- Always Online
“好的好的,你等一下,我到公司就帮你问一下。”
“太棒了,来得及就最好了!”
永远耐心,永远充满活力,永远有问必答,璐璐是我在这整个申请季里最要感谢的人。
如果要让我用一句歌词形容她,那必须是是林俊杰的,“准备好了three two one, I’m always online……”
我是一个喜欢问奇怪问题的人,在压力重重的申请季,我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多少次卡在DDL的前沿出现各种紧急情况都是璐璐及时回答,让那根“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落下来。她每次都能很耐烦的帮我答疑解惑和在申请时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哪怕是她第一次听说这些问题。
申请季的路上,是她让我感觉背后有一个温暖而有力的依靠,让我觉得时刻都有人在帮助着我,使我的申请过程更加顺利。
无论何时,只要我需要,她的“Always online”永远在。
-2- 深夜里的灯
“孩子们,最近文章写的如何?一切都还好吗”
“孩子们,都还好吗?放榜一定很紧张对吧,别担心,你们都做的很好”
在收到录取结果之前,申请季的辛苦都像一场漫长的黑夜。数不尽的文书和personal statement 让我头昏脑胀。
谢谢你一遍又一遍听我对文书的想法并且为我梳理思路,你对我而言远胜一个聆听者,你对我写文章逻辑性的指导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
-3- 亦师亦友亦家长
“你的标化真的要弄好了,不然你连门槛都进不了。”
“你和你男朋友撒的狗粮很可爱!”
……
“开学了,怎么样!喜欢大学生活吗?”
要怎么形容老板,这个在我申请道路上扮演太多角色的人。
他的关心渗入到我的学业,生活,点点滴滴。
他温暖又慈爱,可是我曾因为他的说教而掉眼泪。
他严厉又不留情,可是他曾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收起所有责骂,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他是老师,是朋友,更是我的家长。
我曾经以为好的,不一定是好的,我曾经安于的现状,其实值得我挣脱“舒适”的牢笼,奔向更好的前程。
19岁的我站在树英的楼下,仰头,透过时光的窗帘看着15岁的我走过绿油油的树叶墙,背着小书包走上楼梯,看着楼下的“准成年人们”露出迷茫却艳羡的目光。
“我想有那样坚定的眼神,我想变得像”他们”一样忙碌,充实,和享受。”
我想,19岁的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