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veryGoldstein全球秩序面临五大挑战凤凰策
2016年6月,由北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和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承办、凤凰网·凤凰国际智库协办的“2016中美大学智库论坛”在北京举办,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very Goldstein在第四分论坛上做主题演讲。他表示,全球秩序面临主权和领土争端增多,难民数量增加和范围扩大,经济全球化“逆转”,环境恶化和技术转型五大挑战,我们需要崭新并可行的机制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根据会议现场听译整理,与凤凰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very Goldstein
全球秩序面临五大挑战
我想从全球视野,探讨全球秩序面临的五大挑战。
第一是主权和领土争端增多。我不单单是指南海,我们在世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一现象。这些争端大多数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它们不只是近期的历史造成的,而是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它们伴随着老牌帝国的崩溃和非殖民化运动的兴起而形成。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崩溃,加之20世纪后半叶的非殖民化运动,这造成中东、北非、波斯湾等地的冲突。造成主权和领土争端增多的另一个历史原因是冷战历史的遗产。一些国家承诺支持其盟国,而这些盟国与其邻国存在着主权和领土争端。在亚太地区表现得很明显。冷战的终结和苏联帝国的解体,也造成欧洲的主权和领土争端,包含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领土争端。
第二个挑战是难民数量增加和范围扩大。大批人由于各种原因,如经济贫困、政治压力或迫害(包括宗教隔离和种族冲突)、国内战争恶化等原因背井离乡,沦落他国。
第三个挑战我称之为经济全球化的“逆转”。这是对全球化认知的另一面。最初对全球化的认知主要集中于其积极影响。但是近来对全球化消极后果和潜在消极后果的讨论增多。以前对全球化的这种消极看法主要存在于边缘社会中,他们认为自己受到全球化的直接威胁。这种看法现在逐步渗透到美国和其他地区政治精英的主流话语中。对全球化的关注焦点已经发生了转移。这种焦点转移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在国内发展上,存在着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工业保护政策和操纵汇率的诱惑,这是新的挑战。如果对资源和商品的需求减少,无疑发展中国家受害最深。
第四个挑战是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包括对土壤和水质的关切,仍然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基石。一方面,从短期看,我们需要应对可能由气候变化造成的剧烈环境灾难和破坏性天气事件。另一方面,从长远看,我们需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长期挑战,如加剧经济问题、难民危机,甚至各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第五个挑战是技术转型。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技术会引起商业的和军事方面新的变化。需要面临的挑战是,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都需要依赖强大的信息技术公司。大公司的智慧对我们现代生活所需的信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新技术同样产生了让政府恐惧的影响力,政府害怕失去履行其传统安全职能的能力,担心这些新技术(互联网)会加剧对现政体的挑战。
我们需要怎样的机制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
作为一个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者,我避免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做”等规范性问题。与此相对,我不仅要思考什么方案是想要的,还要思考什么方案是可行的。回答什么是想要的机制,我觉得这是简单的。如果我们想要解决全球挑战的机制,那么这个机制就应该是包容性的,包括所有的相关行为体:包括对解决挑战至关重要的行为体和能够有效解决挑战的行为体。对于机制的规模、谁进入机制内、谁在机制外,可以考虑一个简单的准则——机制规模尽量小,如果需要才变大一些。因为如果机制内有众多成员,需要平衡很多困难,并且做出集体决策和集体行动都很有困难。就算我们在什么是我们想要的问题上达成一致,那么它是可行的吗?我们通过我们想要的机制来应对全球挑战,这种可能性大吗?作为现实主义者,我的回答是“或许不大”。为了应对上述全球挑战,相关机制往往是无效的,有效的机制实属罕见。
对于主权和领土争端,想要找到和平解决手段会很困难。不仅受到未来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当下情势的影响。就当下而言,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追求满足国内政治需要;从未来的因素看,各国会认为对当下争端的解决会影响未来的世界秩序。以中美关系为例,中美在南海的分歧,对21世纪的世界秩序、至少对东亚的地区秩序有着潜在影响。
对于难民危机,我们每个人都想帮助他人,并且我们拥有处理难民危机的机制。问题不仅在于安置难民的花费,还在于难民接受国的恐惧。有些欧洲国家欢迎难民,但知道了安置难民意味着什么之后,就开始抵制接收难民。有一个国家在处理难民问题做得非常好,那就是加拿大。
关于全球化的逆转,过去几天里,大家在这里探讨了中美在G20框架下的积极合作。G20无疑拥有自己的作用,但只有有限的作用。即便是这点有限作用,也被美国签署TPP所带来的问题抵消了。中国对TPP持怀疑态度,害怕签署TPP是美国对AIIB不当恐惧情绪的折射。美国不愿加入AIIB,也不建议其盟友加入AIIB。这与G20精神——经济大国携手合作管控全球经济的精神不符。
至于环境恶化问题,2015年巴黎峰会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了希望的转机。在我看来,即使在巴黎取得的一般性进展,由于来自美国及其他方面的国内利益压力,也难以推进。总之,如何履行巴黎承诺面临着困难。
最后是技术转型。所有政府都感觉到重大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处于风险之中。各国在互联网治理问题上分歧巨大,难以在如何保护隐私和准入等问题上达成国际共识。
总之,当前全球秩序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幸的是,尚缺乏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的机制。现有机制难以胜任现有任务,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的机制也很难建构起来。
声明: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经过演讲者审阅。版权归凤凰网及凤凰国际智库所有,转载须标明来源。
点击右上角分享让更多人听到思想者的声音思想创造价值长按二维码关注凤凰国际智库责任编辑:王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