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丨太平洋大学科研训练心记
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是一所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托克顿的著名私立大学,学校成立于1851年,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一级国家级大学。这个夏季,化学学院的4名同学来到太平洋大学参加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科研训练。
随感分享
董夕瑜
还记得刚来美国一周的时候,我发了一条微博,“回头望望,沧海茫茫”。第一次要在异国他乡生活近三个月,语言、饮食、宿舍、时差……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适应。所以刚到的那一段时间其实特别难受,非常想家。
但是美丽富饶的加州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年轻人的适应力又总是很强,没过多久,所有的“陌生”都变成了“新奇”,所有的“孤独”都变成了“独立”。
很幸运,我们能在这里遇到这么好的导师Dr.Tsai、Dr.Joo,经常关心我们生活的Dr.Ren、Yuntao和Chao,还有化学学院所有帮助我们的师兄师姐们。
美国真的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在我们课题组里,导师会和学生在办公室里一起备课,一起感慨生命的神奇,也会畅谈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在导师一步步耐心的指导和鼓励下,我学会了很多新技能,也对生物化学产生了越来越深的前所未有的浓厚的兴趣。每当坐在实验室的电脑桌前,一点一点沿着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进行下去的时候,我总会想,这大概就是我最向往的生活吧。感谢化学学院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
唐小棋
在太平洋大学待了两个多月了,感觉自己学到了挺多东西的。从一开始的忐忑到现在的还算游刃有余,一点点地积累了挺多经验。
最开始的时候连做自我介绍都会说不出啥话,害怕交流。虽然仍旧说话磕磕绊绊,但至少现在能和师兄比较大胆的交流。
在这里我学会了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对一个氨基酸的不同构想进行能量计算,自己配好溶液打质谱。
刚到太平洋大学的时候,导师以及全组人员都去了圣地亚哥开会,于是我用了一些星期教会了一个和我一起在导师实验室的高中生搭建氨基酸的模型并初步给他解释了原子轨道。
还有刚开始接触固相多肽合成法时,什么都不懂,语言也不是很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问实验室里任何知道怎么操作的人。
在这儿的两个月多里,我总共听了四次Seminar,三个毕业答辩,很多次组会,从这些展示里我也学到了挺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这个暑期科研项目真的教会了我很多,在这里,我知道了美国人的自信,我知道了优秀的人是怎样变得更优秀的,还有执着于达成一个目标的人能有多努力。
唐宇琦
两个多月的真实西部世界生活体验给我的感触颇深。从刚下飞机的紧张、期待,到现在的从容、不舍,从刚进组的羞涩到现在的自信。在这里,我们生活更独立,每周要去超市买上一周的餐食,一日三餐都自行解决。在这里,言行思想更自由。可以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惧权威。在这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活的激情。
工作日尽职尽责,节假日露营、漂流、烧烤,褪去一周的疲惫。在这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大大小小答辩后的pizza party以及父母朋友恩师聚在一起欢呼、庆祝,每个人每一句恭喜,每一次举杯都是真情的流露。
很感谢能够遇见这么一群可爱的人,有缘再见!
编辑丨张雨杉
审核丨郭梦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