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顿学院申请分享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我来自复旦附中本部,上月中旬拿到了Dream School Carleton的offer。在很多人看来,我的申请季过的尤为顺利。我申请的是物理学,我想如果努力,资质,资源,运气等等这些可以用“能”量化的话,能量总是守恒的,结果不能用任何一个参数去定论,对待结果要顺其自然,但是过程中参数比例的平衡最优化却是可以主观练习的,这也就是经验至于探索的重要性,分享我的申请经验前我想先聊聊“Decision-making”。

既然选了远方天,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复旦附中2016届莫若己明扉页上的一首小诗《未选择的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高二刚刚开始的那几个月,我很紧张,当时后桌的某同学已经刷了一年的托福词汇和阅读,身边的出国党不论是课外活动还是标化准备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那时的我才刚刚有要出国的意向,而整个高一过的同普通的高考学生无甚差别,根本不知道AP、SAT是个什么东西,更不了解 “TPO”、“夏校”一类的名词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人生的岔路口已经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我的抉择。高考这条路将我引向什么,在那时几乎已经可以眺望到了,我会在语数外小三门的陪伴和无数卷子题目的洗礼中走完高中最后两年,结果不外乎复旦交大,可是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好像天经地义一样,它对我而言是未知的,可同样也更加诱人。

这段时间过得非常难受,很多个晚上都会因为思考将原先留给物理竞赛的时间分给准备托福究竟值不值得这样的问题而久久不能入眠,白天上课也昏昏沉沉的,这直接导致了我这学期GPA有点爆炸。直到寒假里准备SAT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终究不是那种有实力做两手准备的人,我只有选择一条路的余地,而一旦选择了,就算是破釜沉舟也要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现在回头看时,我认为对我个人而言选择出国与决定高考相比最大的好处可能不一定在于结果如何如何,而是在于准备出国的过程是一个能够让我认识自己,并且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的过程,而这种认知是无法在题海中获得的。

Follow Your Heart

在展开课外活动时,我尝试各种各样的社团,但在进行最终的选择时我要求自己不违心,不媚俗,而只做我真正感兴趣的。我开展古风音乐社团,在学校担任情感专家,去荷兰上夏校;我参加数学物理竞赛,但我同时也写历史论文,每天在图书馆里阅读米兰昆德拉和村上春树…… 这些经历又让我再次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让我能够看到一个动态的立体的自我,也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我的主观能动性对我独立人格的塑造。我在逐渐学会如何以我的人格进行思考。

文书:脑洞 自我沉淀

我从五月底就开始构思主文书,从一个雏形到最终的定稿大改小改加起来共十次左右。有很多同学都会感觉在10月15号提交第一批EA申请时自己的主文书还非常的不尽人意,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对主文书的构思要尽早进行,这样可以增加容错率,不会有想换文书主题但是却囿于ddl的尴尬情形。在构思PS的前期一定要在广度上解构自我,去思考构成当下的自我的成分以及这些成分的来源,这种解构是需要花时间静下心来进行的。在落笔写文书时再去用具体的事例或意识流去阐释那些对你最重要或是你最独特的想法或特点。最好的文书当然是能与你的活动列表相辅相成,向招生官展现出一个立体的你。我在自己的PS中就融合了复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世界主义,以及对于物理和音乐的哲学思考,中间用几乎是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穿插了我在进行一些与这些元素相对应的活动时的所思所想。

最后的申请季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出结果前读的那些“致ED没有被录取的你”的公众号推文也没有了发挥其用途的机会。我认为对于一个圆满的申请季,整个高中坚定而个性化地稳步提升与选校时精准的自我定位与气质匹配,两者缺一不可。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要时刻诘问自己是谁,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对于这些问题答案的探寻与申请相辅相成,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比单单一个申请的结果要重要的多。

 

希望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也能将后来的你们引向你们向往的场所。

来自爸爸的育儿心得

我想,子女教育这道考题对所有的家长来说,都很难轻易就给出解决方法,而且我相信也没有一个解决方法能适用于所有家庭的所有孩子。所以,我下面所谈的也仅仅是我们家的解答。

1、  管与不管,这不是个问题

孩子必须要管,完全放任肯定不行,我想这个大家应该都认可。再好天分的孩子如果不加修剪,任其野蛮生长,其结果一定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事实上,现实中我们身边大多的情况是家长们管得太多太严,其结果往往是家长各种焦虑,孩子表里抵触,事与愿违。

我们家的情况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常常跟他明确表示,以后发展如何,成绩怎样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是主体,而不是我们父母亲。我们在他成长过程中的角色主要是养育他成人,至于是不是要成材,主要看他自身的选择和努力。确立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就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前边所述管与不管,松紧如何把握的难题。

 

2、  关注过程,还是只问结果?

我自己读书时,由于家长平时很忙,加上自己也比较擅长耍小聪明钻空子,平时都过得轻松舒服,总是到期末拿不出好成绩时,被父母发难。所以在自己角色转换为家长时,我跟孩子明确更看中的是他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能不能做到连续三天、一周甚至一月零订正?说来也惭愧,我几乎没有陪他做过一次作业,我所说的关注过程,还是建立在他自己作为责任主体之上,让他自己有关注过程的意识,好的过程,大概率导致好的结果,反之亦然。平时自己躲过去的知识点,都是考试时给自己挖好的坑,不要相信奇迹会突然显现,所谓奇迹其实只是平常点滴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3、  捷径真的存在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学英语时,我跟他说学语言其实没有所谓捷径,没有所谓技巧,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幸他接受了我这种观点,而且坚持在初三时就把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三册的所有课文全部背诵下来了,初三时参加世外杯,取得了比较好成绩,他自己也就从心理上认可了这个笨方法。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早已有之,而非由我自作聪明的给出。“书山有路勤为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4、  有耕耘,必有收获! 

申请季对几乎所有家长和孩子来说,都难免焦虑和煎熬。但申请季,也是个收获季。其实这是一个让孩子学会审视自己,全面再认识自己的好机会。经过多年以来闻鸡起舞、伏案苦读的自己距离梦校的要求还有多远?自己的梦校会不会是个触不可及的梦?申请季的文(文书)山会(招生见面会等等)海、重重迷雾中会不会迷失?对于大多数迷茫和充满疑问的家长和孩子来说,找到一个对的指导老师,是非常重要的。所幸我们就在此时找到了这样的老师,从开始接触,到后来的brainstorm,school research。。。都起到了指路明灯的作用。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亦师亦友,从不同于家长的另一个维度帮助孩子坚定信心,确立目标,把握时间线,最终一起分享申请成功的喜悦。在此文的最后,再一次对我们的升学指导团队给予的悉心指导和辛勤工作表示由衷感谢!



想了解更多留学申请的信息,欢迎与我们联系。


三一留学工作室,留学美国的不二选择。

地址:梅园路228号企业广场1209室

电话/微信:邵老师 18516152127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