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篇唐承华副教授
唐承华
1964年生于福建。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1992年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研究生毕业。同年,获日本佐藤国际文化育英财团奖学金、获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奖学金。1995年毕业于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油画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1994-2002年被聘为日本NHK文化中心讲师。1999-2000年,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艺术研修。2002-2005年,被聘为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06年,应英国剑桥圣·巴纳巴斯国际版画中心邀请进行艺术讲学访问。2007年,应德国洪布罗伊希岛基金会邀请在诺依斯工作室创作访问。2010年,应瑞典阿特利艺术中心邀请进行艺术交流创作。2012年,应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学院邀请进行交流访问。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副教授。
主要个展
1995年《唐承华作品展》(日本佐藤美术馆)
1996年《天地悠悠》(日本艺术空间画廊)
《西藏印象》(日本大手町画廊)
《天地悠悠》(中国美术馆)
2003年至2004年《幻境与现实——唐承华版画巡回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东京大手町画廊,日本SINCERITE画廊,台北新城市画廊)
2005年《南方韵情》(北京可创铭佳艺苑)
2006年《南方韵情》 (英国云雀画廊、剑桥圣·巴纳巴斯国际版画中心)
2007年《天边的云彩——唐承华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8年《春天里的故事——唐承华作品展》(北京九立方美术馆)
2011年《TANGSILK漫延》(中国美术馆)
2012年《TANGSILK漫延》(闽都美术馆)
2013年《痕:唐承华艺术展》(北京圣之空间)
《衍:唐承华艺术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2014年《行走的风景》(北京今日画廊)
主要联展
2000年 纽约国际艺术家作品展 (美国)
2001年 新世纪艺术展 (美国纽约亚洲美术馆)
第4届日本现代美术精锐GASASA展 (日本GASASA美术馆)
2002年 中国–日本当代艺术展 (美国纽约亚洲美术馆)
第16届中国全国版画展 (中国美术馆)
2003年 北京国际版画双年展 (北京炎黄艺术馆)
2004年 日本现代美术的视点展 (日本三重美术馆)
全国版画年会展 (中国美术馆)
台湾国际迷你版画邀请展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馆)
2005年 第2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2006年 卡迪夫美术与设计学院春季版画邀请展 (英国)
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 (关山月美术馆)
半岛版画邀请展——中国版画回顾与前瞻 (上海半岛美术馆)
2007年 源—当代版画邀请展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观谰国际版画双年展 (深圳观谰美术馆)
2008年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 (北京歌华美术馆)
2010年 “我在”——视听体验 (关山月美术馆)
“我在”——殊图同归 (鲁迅美院美术馆)
第3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2012年 纸——非纸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第5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2013年 “我在”中国版画工作室联盟展(江苏美术馆)
八闽神韵—福建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浙江美术馆)
新疆国际版画邀请展(新疆国际展览中心)
2014年 新疆国际版画邀请展(新疆国际展览中心)
作品收藏
中国美术馆、
福建师范大学、
冰心记念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西安美术学院、
四川神洲版画博物馆、
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
日本东京佐藤美术馆、
日本GASASA美术馆、
日本爱知国际学院、
日本名盐株式会社、
日本森松株式会社、
纽约第一银行(USA)、
秘鲁国立美术博物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馆、
关山月美术馆、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上海联恒市场资询有限公司、
英国剑桥圣•巴纳巴斯国际版画中心、
德国洪布罗伊希岛基金会、
绍兴鲁迅纪念馆、
福建省博物馆、
雁南艺术机构、
瑞典阿特利艺术中心、
德国杜塞尔多夫马尔卡斯美术家协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圣东方艺术中心(北京)、
湖南美伦美术馆、
梧桐院美术馆(山西)、
闽都美术馆、
美国斌瀚律师事务所(北京)、
北京图文天地文化艺术机构、
江苏省美术馆、
福建万旗艺术中心、
柏年基金会
JEFFSUN帽饰博物馆(中国)
深圳影儿时尚集团
宾大沃顿商学院(北京)
生命能量的艺术
范 迪安 / 文
唐承华的艺术历程和我们改革开放时代的艺术特点是十分吻合的。他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就只身前往日本、美国留学,这正是八十年代一代中国艺术家希望寻求艺术的创新之路,特别希望了解世界,吸收别的国家的艺术营养的艺术体现。所以,唐承华也可说在那个时代在国外学习,后来也在那里创作和工作,在改革开放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发展时期,他又回到了国内,唐承华的艺术道路经历了穿越文化的这样一段旅程。我觉得这就是对他艺术风格的奠定,特别是艺术观念的形成提供了特别的机遇。一方面,他非常尊重中国传统艺术,另一方面,他又不断的探索这个时代的,也就是当代观念的艺术表达。这即反映在艺术主题,题材这个方面,同时也反映在他的艺术语言形式上。所以,他在穿越文化边界去做艺术探索的时候,同时他也穿越了艺术领域的界限。他从事绘画,从事空间的艺术表现,从事所谓架上艺术,同时也进行所谓艺术行为的艺术活动,他的艺术和我们时代艺术总的趋势一样。越来越从一种单一的语言,转换成综合语言,这是为了适应我们今天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发展,也就是希望从艺术家总的语言里面获得多种体验,所以,反过来促使艺术家在多种语言里能够形成一种综合创造,唐承华的艺术风格不是我们讲的传统风格,也不是某一种画派流派的风格,他的绘画风格语言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综合风格的体现。
天边的云彩 装置01 木块 空间不限 1300x800x150cm 2007
天边的云彩 装置01 木块 空间不限 1300x800x150cm 2007
陶瓷
陶瓷
陶瓷
陶瓷
陶瓷 26x48cm
陶瓷 31x41x22cm
陶瓷 38cm
陶瓷 39cm
陶瓷 39x30cm
唐承华艺术里对抽象的探索,可以说是比较纯粹的运用抽象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他在现实中体验,甚至包括他的人生中的各种境遇,所以他的抽象绘画,特别是巨幅版画作品,到后来发展到巨幅的综合媒介油画,一方面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比如云、天、雾、水、流动、漂浮,树木,花草,这些在他的画面里都可以说是他对自然因素的体现。
风景系列 综合媒介90x60cm 2015
风景系列 综合媒介90x60cm 2015
风景系列 纸本 墨 综合媒介 160x60cm
风景系列 综合媒介90x60cm 2015
风景系列 纸本 墨 综合媒介 60x160cm
风景系列 纸本 墨 综合媒介 60x160cm
风景系列 综合媒介90x60cm 2015
风景系列 综合媒介90x60cm 2015
风景系列 综合媒介90x60cm 2015
风景系列 综合媒介90x60cm 2015
风景系列 综合媒介90x60cm 2015
行走的风No.11 纸本 综合媒介 150x90cm 2014
写生 No.2 版画直刻法 90x160cm 2013
写生 No.3 版画直刻法 手绘颜色 2013
写生 No.12 版画直刻法 120x80cm 2013
我们可以通过对抽象艺术总体感悟去了解他这个人,他有着很丰富的对现实感受体会,但是,他更有作为艺术家那种本质,那种原发的热情和生命激情,这些年他的艺术在同行里面,不断在发展,不断在丰富,就是因为他始终对艺术抱有执着的热情,甚至是一种狂放式的热情,所以他的作品是高产的,另一方面是不断增加很多能量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甚至把唐承华的艺术看成生命能量的艺术,似乎是从这个角度看待他,我们才能看到他是如何如此热烈,如此热情的去从事各种语言的实践,从事各种材料的实践,这样一个时代,正是需要对艺术充满理想充满热情的艺术家。
天边的云彩
天边的云彩No.23 布面 油画 综合媒介 195x780cm 2007
天地悠悠No.20 纸本 油墨 综合媒材 182x182cm 1995年
天边的云彩No.8 布面 油画 综合媒介 195x390cm 2007年
时间的痕迹NO.1-2 布面 油画棒 综合媒介140x267cm 2011
天边的云彩No.19 布面 油画 综合媒介 195x390cm 2007年
天边的云彩NO.32 布面 油墨 油画棒 丙烯 113x195cm 2011
春天里的故事No.6-1 布面 油画 综合媒介 130x195cm 2014
天边的云彩
南方韵情NO.135 布面 油墨 油画棒 丙烯 100x200cm 2011
春天里的故事No.24 布面 油画 丙稀 拼贴 80x117cm 2014
春天里的故事No.25 布面 油画 丙稀 拼贴 117x80cm 2014
风景 No.29 纸本 墨 油画棒 138x73cm 2007
南方韵情 No.46/油墨 油画棒 丙烯 纸本 50x73cm 2010
南方韵情NO.134 布面 油墨 油画棒 丙烯 100x200cm 2011
南方韵情 No.159/油墨 油画棒 丙烯 纸本
南方韵情 No.157/油墨 油画棒 丙烯 纸本
唐承华的艺术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分为不同的阶段,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近期的一个阶段,也就是他做的“唐丝”这样一个艺术行为和艺术方案,因为在经过了对西方艺术考察了解也有体会之后,许多中国艺术家都是真正的回归本土,因为本土不是回归保守和止步,而是从本土文化中寻求新的资源,或者说把中国文化传统中那些最重要的属性和当代艺术表达能够形成一种联系。
唐承华只是回归传统做一次重新的出发,他这些年是做版画为主的艺术家,在印制这方面有很多体验,所以他始终在关注印制这样的语言上还有没有更多的中国支持。所以他又重新回到中国的纸,中国的印刷术。特别是从中国造纸这样一个工艺环节里去寻找他的观念性,文化性。他自己到四川山区里去了解造纸的工艺和民间的造纸作坊相结合来造出一批用蚕丝来做成的丝纸,他突破了原来的造纸技术,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去寻找“唐丝”这种中国的丝纸艺术。这样的做法和观念是非常有意思的,他回到更加纯粹的出发点上,那么从纸的肌理、媒介、大小、性能这些方面出发,又重新和丝的纸产生一种情感上、观念上、包括文化上的关联。这个时期,他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这种传统的命题,实际上是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的新的关照,因此他就形成了一种语言上的转化,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作品有版画的印迹,但是,已经不是版画,有图绘也就是有绘画痕迹,但是,也不是一般的纸上绘画,他和一种综合的环境和整个的行为过程,以及这些自己造出的丝纸的视觉呈现,构成了一个很有信息的空间作品。这个空间的作品会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也由此可以看到唐承华的艺术不断走向更加宽阔的境界。
C小调漫延曲NO.11-2 油画棒 手工蚕丝纸 140x200cm 2013
C小调漫延曲NO.18-2 油画棒 手工蚕丝纸 200x110cm 2013
C小调漫延曲NO.22-2 油画棒 手工蚕丝纸 140x200cm 2013
C小调漫延曲NO.31 油画棒 手工蚕丝纸 110x80cm 2011
C小调漫延曲NO.32 油画棒 手工蚕丝纸 110x80cm 2011
C小调漫延曲NO.33 油画棒 手工蚕丝纸 110x80cm 2011
C小调漫延曲NO.34 油画棒 手工蚕丝纸 110x80cm 2011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