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图书馆近半年借阅量最高的5本书你读过几本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那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学院图书馆借阅量前五的书籍是哪些吧 

1

萧红 《生死场》 

1.书目简介

《生死场》是由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在《生死场》中,作者描述了一些女人卑微且无助地在男权世界里生存和死亡。

 2.书目资料

从文本的实际构成来看,事件大半是在家庭的“平台”上发生与演进的——全书共分17章节,除去极短的过渡性的两节,15章节中有11章节描写的是家庭中的故事。该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似散漫,实则别具匠心。此外,同名话剧《生死场》于1999年在北京上演,2004年在北京二度上演。 

 3.创作背景

《生死场》以哈尔滨近郊某农村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后,当地村民和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牲口的故事。萧红24岁写作《生死场》时,正因她躲避包办婚姻及与男友外逃被父亲软禁于阿城县。

 4.主题思想

《生死场》的主题是通过生与死的一系列意象连缀而成的。其中生育行为——妊娠、临盆——这些女性经验中独有的事件构成了群体生命现象的基本支架。在《生死场》中,妊娠、临盆这种活动对于女性来说,是纯粹的苦难,完全的无奈,这是男性强加于女性的行为。

5.人物介绍

赵三黑:黑龙江某偏僻农村村民,王婆丈夫。本是一个有着抱负与理想的汉子,有着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硬气。一场牢狱之灾后,他却变得软弱而冷漠,只知道残忍地伤害自己的妻子。好在最后终于觉醒了,曾经的血性在身上重现,再次成为可以让人依靠的坚实后盾。

王婆:黑龙江某偏僻农村村民,三黑之妻。她有勇有谋,敢爱敢恨,在面对命运的不公平时甚至不惜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抗争,是小说众多女性中的强者形象。王婆的一生中饱受痛苦,却从不沉溺于这些苦难中,她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 

金枝:她是一位可爱、善良、美丽又坚强的女性,她不懂什么叫真正的爱情,是被男人强行拉入女人行列的。

2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1.书目简介

中篇小说。1928年发表。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她痛恨和蔑视一切,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患了肺病后,便放纵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华侨凌吉士,却又鄙视他卑劣的灵魂,最终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

2.创作背景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于1927年写的。它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的东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整个社会的。

丁玲在20年代时就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闻名文坛,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成为文坛不朽之作,写于40年代中后期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的一种。

梁云老师曾经说过:“《莎菲女士的日记》是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宣言书。”著名作家茅盾曾经评价莎菲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3.小说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特点

莎菲女士的独特心理被写得细腻而大胆。小说采用日记体写成,这对坦露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极为有利。主人公在叙事、回忆中,时而思索、感慨,时而想象、幻想,时而又出现闪念、欲望等,这些这些描写把这个年轻知识女性的复杂个性表现十分真切。

4.小说在结构上也有独特性

全文用散文式的日记体裁写成,行文舒缓流畅,一气呵成,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3

张爱玲全集

    200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发行,全集共分为:《张爱玲全集–同学少年都不贱》《张爱玲全集–沉香》《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张爱玲全集–流言》《张爱玲全集–对照记》《张爱玲全集–红楼梦魇》《张爱玲全集–半生缘》《张爱玲全集–郁金香》八部。

1.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1995),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现代女作家。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43年后主要致力于小说散文创作,其文章意境交错,色彩鲜明,别具特色。1949年后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1952年移居香港,后至美国,在加州大学中文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和小说考证。处女作《沉香屑》,代表作《金锁记》以及散文集《流言》等。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2.作品简介

《张爱玲文集–同学少年都不贱》:讲的是两位女孩恩娟、赵珏之间的情谊沧桑。言语间充满张爱玲式一贯的讥诮,人物刻画鲜明、情节铺叙细腻,在轻快的故事节奏里,透露着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沧桑凄凉。

《张爱玲文集–沉香》:本文中除收录有《有几句话对读者说》、《信》、《对现代中文的一点小意见》等散文外,还次收录了散佚多年的张爱玲电影“处女作”《不了情》的剧本,根据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伊凡生命中的一天》改编的广播剧等。

《张爱玲文集–倾城之恋》:本书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张爱玲文集–流言》:《流言》的鲜明在于配有多幅张爱玲自己创作的幽默生动的插图,张爱玲的绘画天才从中得到了清晰的显示。

《张爱玲文集–对照记》:增加了《跋》的《对照记》和张爱玲一九五二年至驾鹤西去前创作的散文。

《张爱玲文集–红楼梦魇》:宋淇戏称为Nightmare in the Red Chamber(红楼梦魇),作者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与柏克莱的加大图书馆借书,看到脂本红楼梦。加以解释。

3. 张爱玲小说的特色

悲凉的底色,心理描写传神入微,叙述曲折有致,语言华丽、雅致、圆融光润,意象丰富。小说结构语言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底,从题目到叙述风格,都有极强的市井小说的色彩。借鉴现代派的手法,如她能在叙述中运用联想,使人物周围的色彩、音响、动势、都不约而同地富有映照心理的功能,充分感觉化,使小说意象丰富而深远。

4

三毛文集》

     《三毛全集》2011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有11本。分别是:《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亲爱的三毛》《我的宝贝》《滚滚红尘》《流星雨》。

1.作品简介

《雨季不再来》:从青涩敏感的二毛,蜕变为智慧成熟的三毛,而成长过程中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渝。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最受欢迎的作品集,带领读者走进传奇的沙漠世界。

《稻草人手记》:点点滴滴尽述加纳利岛生活中的情趣与无奈,朴实而谐趣,令人笑叹。

《温柔的夜》: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温柔观照,真挚动人。

《梦里花落知多少》:荷西意外去世。哀恸过后的坚强,让这位深情女子更加美丽。

《万水千山走遍》:在中南美洲和祖国大陆的游历见闻。读者不妨跟随她的脚步,也做一次纸上的旅行。

《送你一匹马》: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是生命中的痛苦与思索,是对家人和朋友满怀的爱。

《亲爱的三毛》:三毛与读者进行了亲密的书信往来,以其成熟、平和的心境感染并帮助了很多人。

《我的宝贝》:彩色完整版首次出版,收录三毛走遍万水千山收集的80余件宝贝的精美照片并讲述其来历故事

《滚滚红尘》:三毛唯一一部电影剧本,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流星雨》:三毛演讲录。《流星雨》《阅读大地》《三毛说书》三本有声书首次以文字方式与读者见面。附赠三毛原声CD二张。

2.作者简介

三毛(1943-1991),当代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肄业于台湾文化大学,婚后定居于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群岛,并以当地生活为背景,写成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80年代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之后又以写作、演讲为重心,直至1991年去世。 三毛一生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创作颇丰,以其风趣自然的笔触、热情感恩的心灵和诚挚悲悯的情怀,风靡全球万千中文读者,先后多次在大陆掀起“三毛热”,影响力至今不衰,读者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年龄段。在去世近二十年后的今天,广大忠实的三毛迷们,依然热爱着他们心中“永远的三毛”。

5

巴金《寒夜》

    巴金1944年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1.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却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2.人物形象

汪文宣:善良、胆小、懦弱。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知识分子。当年他也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读大学时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办教育来改造社会,树有教育救国的理想。之后他与同学曾树生恋爱、同居,可以想见他当年追求个性解放、蔑视传统礼俗的热情与勇敢。但是,现实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使他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庸人。他的性格和心理已经具有了某种病态。他对周围世界充满惊惧,反应高度敏感,总是没有根据地胡思乱想和猜测。例如,他看见上级注视的目光,便疑心上司对他不满,听到上司说话,他也要琢磨半天,甚至连上级轻声咳嗽,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己的意思。同样,他对自己与妻子的感情也是充满了担心,时常为猜测所苦恼,但却没有勇气与妻子交流。当他发现妻子在跟一个年轻男子一起走进咖啡厅时,他想问个究竟,却又“不敢迎着他们走去”,想等他们出来再说,又怕妻子难堪,也使自己难堪,最后犹豫再三,“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

曾树生:年轻美丽、思想开放、富有活力,内心孤独苦闷,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与冲突。

青春的消失,理想的破灭,人生的扭曲,还有中年成熟背后的悲哀等,使人物带有浓浓的悲剧色彩。他们的精神煎熬既来自社会,更来自家庭中的婆媳“战争”。

巴金在《寒夜》中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的懦弱。巴金在《关于〈寒夜〉》一文中说:“关于《寒夜》,我过去已经谈得不少。这次在谈《激流》的回忆里我写过这样的话:‘我在自己身上也发现我大哥的毛病,我写觉新……也在鞭挞自己。’那么在小职员汪文宣的身上,也有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身上本来就有毛病。我几次校阅《激流》和《寒夜》,我越来越感到不舒服,好像我自己埋着头立在台上受批判一样。” 这种毛病是什么呢?他认为就是“作揖哲学”。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寒夜》继续着“五四”时代借描写爱情以思考知识分子“个性解放”的写作传统,深入探究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以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反观了“五四”新文化传统,显示了20世纪40年代知识者题材小说继承又超越“五四”的一面。

3.作品鉴赏

《寒夜》描写的是凡人小事,既无重大事件的惊险曲折、复杂离奇,又无众多的人物、阔大的场面,但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令人读来心潮起伏,感叹不已。这与作者卓越的艺术技巧是分不开的。

编辑 | 程静 张晨 魏晨曦 叶冰洁

排版 | 夏梦竹

校对 | 王圣燕

责编 | 杨帆 林祥莹

编审 | 王宪伟

往期回顾: 

○ 精选|学院要闻(11月5日—11月11日)

○ 记者节 | 不忘初心,一路奋进!

○ 专访 | 双十一囤货or观望?

○ 双十一安全提醒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